多样化赛事供给,参赛观赛人群不断增多
河北的赛事经济,首先赢在“赛事供给”的精度与广度。各地立足资源禀赋,一地一策打造赛事品牌,形成多元化、立体式的赛事体系,使全省赛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专业赛事树立标杆,石家庄国际网球大师赛、张家口全国跳台滑雪锦标赛、秦皇岛亚洲帆船锦标赛等国际级、国家级赛事落地,让河北成为全球体育版图的重要节点;群众类赛事精彩纷呈,石家庄“庄超”“庄篮”、阜平“村超”、定州“村乒超”、沧州和美乡村篮球赛(村BA)、衡水湖马拉松赛、邯郸太极拳大会等赛事频频火爆出圈,把运动玩出了满满“烟火气”;新兴时尚赛事花样不断,石家庄苍岩山全国青少年大众射箭公开赛、保定街舞双雄争霸赛、秦皇岛青少年滑板冠军赛等满足了年轻群体多样化、个性化运动需求。今年1—8月,全省举办射箭、街舞、轮滑、激光跑、滑翔伞、匹克球等新兴时尚赛事达287场,同比增长129%,让运动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
创新消费场景,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河北“赛事经济”成功的关键在于“跨界破圈”。各地积极推动赛事活动配套“赛事+旅游观光”“赛事+美食体验”“赛事+休闲购物”“赛事+民俗文化”等多业态融合,配套景区门票减免、住宿优惠等政策,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能量”,形成“办一场赛、兴一座城”的乘数效应。2025年石家庄马拉松赛参赛选手可以免费游览西柏坡、隆兴寺等13家景区,直接拉动消费3.89亿元;崇礼冬奥村“雪如意”系列赛事参赛者可体验UTV越野、奥运文化游,带动酒店入住率达90%;廊坊摔跤赛融合非遗打铁花表演,三天带动土特产销售2000万元;2025年衡水湖全国风筝嘉年华,非遗风筝制作展示、夜光风筝秀等活动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从“赛事进商圈”到“赛事连景区”,从非遗展演到农特产品展销,河北“体育+”融合模式已从单一业态升级为多产业共生,“能玩、能逛、能体验”的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每一场赛事都成为展示地方特色、拉动全域消费的重要窗口。
区域协同联动,赛事效应持续放大
河北赛事经济的爆发,离不开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河北充分发挥“近”的优势,做足“美”的文章,“以赛为媒”,打破地域限制、打破赛事边界,更多京津选手、外地游客“周末到河北”,有效地放大了赛事经济的辐射范围。廊坊举办“品位廊坊 跃动健康”2025京津冀游泳公开赛、唐山推出京津冀冰球邀请赛、承德举办京津冀空竹文化节,2025京津冀街舞精英挑战赛、2025京津冀青少年滑冰交流赛、2025年第二届京津冀篮球邀请赛……不断放大的区位优势,持续开展的区域联动,不仅实现了京津冀三地体育资源互补,更培育出多个跨区域品牌赛事,将三地山同脉、水同源、地相连、人相亲的血脉转化为赛事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引擎。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北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吸引省外参赛人员和观众超127万人,来自京津的有近80万人。
从“观赛”到“消费”,从“运动”到“生活”,当前,河北体育赛事活动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接下来,通过持续深化“体育+”融合发展模式,随着更多特色赛事的落地与升级,河北赛事经济这片“新蓝海”必将更加波澜壮阔,成为激活区域发展、塑造城市品牌的新引擎。冀时评论员:海峰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5年第39期(2025年9月26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