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社区新媒体报道(河北广电报记者 何静)10月24日上午,石家庄市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内暖意涌动、笑语盈盈,石家庄市社区公益大学幸福长者学堂“银龄有爱”行动之重阳送暖活动在此温情启幕。20余名学堂学员与志愿者们携手包制“五福饺子”,为革新街道辖区25户高龄老人送去节日关怀,以实际行动践行“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的“双争”精神,书写新时代尊老敬老的动人篇章。
此次活动由石家庄市知行文明实践基金会、石家庄市新华区革新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辛集市孝和文化协会、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安全食品工作委员会友情支持,构建起多元协作格局。
活动筹备阶段,新华区革新街道办事处及下辖的市委西院社区居委会、革新街社区居委会主动担当“桥梁纽带”,提前摸排辖区内出行不便的老年家庭信息,精准筛选出25户需重点关怀的高龄家庭;辛集市孝和文化协会则带着专业设备、食用油及志愿者团队专程赶来,为活动注入强劲公益力量。
“我们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办了200余场公益敬老饺子宴,惠及数万名群众。”辛集市孝和文化协会会长许满洲介绍,协会始终秉持“哪里需要哪里去,走到哪把爱心传递到哪”的理念,活动所需油、炊具等物资均免费提供,“此次合作既是公益力量的互补,更是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添砖加加瓦。”

银龄学员展风采,从“受益者”到“奉献者”的华丽转身
活动现场,20余名幸福长者学堂学员精神矍铄,他们与志愿者分工协作,揉面、擀皮、包馅、捏合,一双双布满皱纹的手灵巧地翻飞,将对同龄人的牵挂与祝福包进一个个饱满的“五福饺子”中。
“现在每天都盼着来学堂,和老伙计们一起学习、做公益,日子过得特别有劲儿。”退休老党员张俊恒一边协调食材分发、把控包制进度,一边与大家分享感悟。作为学堂的“常客”,他坦言,加入幸福长者学堂后,不仅收获了知识与快乐,更找到了退休后的价值归属感。
老学员郑九鑫的身影同样活跃,他一边传送擀好的饺子皮,一边哼唱着红色歌曲,脸上满是笑容。“我从学堂第一期就开始参加,现在是第二期学员,每天都准时来。”郑九鑫回忆,此前自己因抑郁症需每日服药,独自唱歌时总觉孤独,“来到学堂后,和大家一起学习传统文化、唱歌跳舞,心情一天天好起来,现在抑郁症好多了,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这些曾经在学堂中收获健康与幸福的长者,如今纷纷化身公益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有所为”的深刻内涵,完成了从“受益者”到“奉献者”的华丽转身。
饺子传情送祝福,文明新风漾社区
当日上午11时许,一锅锅热气腾腾的“五福饺子”陆续出锅,香气弥漫在服务中心的每个角落。由志愿者、学堂学员代表组成的“送福小分队”立即出发,带着刚出锅的饺子,奔赴25户高龄老人家中。

“叔叔阿姨,重阳节快乐!这是我们包的饺子,您们趁热吃。”在居民程振中、邢荣欣家中,志愿者将饺子递到老人手中,轻声送上祝福。邢阿姨拉着志愿者的手,亲热地唠起家常,“你们真是有心了,这饺子吃在嘴里,暖在心里,谢谢你们!”得知幸福长者学堂的日常活动后,她笑着说:“等天气好点,我也去学堂看看,和老朋友们一起热闹热闹。”
每到一户,温馨的问候、真挚的关怀都让老人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小小的“五福饺子”,不仅是一份节日的问候,更是一份社会的温情与社区的牵挂,将尊老敬老、邻里互助的文明新风,送到了社区的每个角落。
践行“双争”启新程,探索养老服务新路径
“幸福长者学堂自今年3月创办以来,始终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理念,此次活动是学堂践行‘双争’文明实践要求的具体体现。”石家庄市社区公益大学幸福长者学堂负责人宫明表示,学堂不仅为老年人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更鼓励学员成为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学员们通过学习,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自立自强、自信阳光,用实际行动为更多老年人树立了可学可做的榜样。”

活动中,志愿者贾丽娟带着75岁的母亲、80岁的婆婆和19岁的女儿一同参与,成为现场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女儿以前以为老年生活很平淡,来学堂和老人们接触后,才知道老年生活也可以很精彩,还主动说要多为老人出份力。”贾丽娟笑着说,能带着家人一起参与公益,既传递了温暖,也让孩子学会了敬老爱老,“这是最有意义的重阳节礼物。”
据悉,未来幸福长者学堂将继续联动各方公益力量,深化教养一体化养老模式探索,让更多老年人在学堂中收获幸福、实现价值,为石家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注入更多活力,让“银龄之花”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