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社区新媒体报道(通讯员 陆江波) 近日,石家庄市长安区桃园镇镇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温情满满,一场专为辖区老年人打造的“银龄学技·手机实用技能公益课堂”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由石家庄长安区民生社工、长安区镇直社区居委会,联合北京贝壳公益基金会、星少年志愿者团队共同举办,虽规模精致却暖意十足,共吸引15名有数字技能需求的老年居民参与,以“小班化、精细化”的教学方式,帮助老人们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智慧生活便利,是“社会公益力量+社工组织+社区”联动服务的鲜活案例。

为确保教学效果,本次课堂全程采用“一对一专属指导”模式,6名志愿者(含3名社区热心居民、2名爱心企业员工、1名专业社工)与15名老人精准配对,每位志愿者重点服务2-3名学员,全程“手把手”教学、“面对面”答疑。课程内容紧扣老年人日常高频需求,摒弃复杂理论,聚焦“能用、好用”,重点讲解微信语音/视频通话、手机缴纳水电费、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养老金资格线上认证等4项核心技能。考虑到老人们视力、记忆力存在差异,志愿者不仅提前准备了字体放大版的“操作流程图”,还根据每位老人的手机型号,个性化设置大字体、开启防误触模式,反复带领老人实操练习,直到大家能独立完成操作。
“以前孩子不在家,想视频看看孙子都不会,现在跟着志愿者学了半小时就掌握了,以后每天都能和孙子见面了!”家住社区2号楼的王阿姨,在成功拨通孙子视频电话后,脸上满是笑容。课堂尾声,社区工作人员还结合近期老年群体易遭遇的诈骗案例,开展了15分钟的“反诈小课堂”,提醒老人们警惕“虚假保健品推销”“冒充子女借钱”等骗局,同时为每位参与老人发放了印有社区电话、志愿者联系方式的“便民服务卡”,方便大家课后遇到问题随时咨询。

此次公益课堂虽参与人数不多,却精准对接了辖区老年居民的“急难愁盼”,切实解决了他们使用智能手机的实际困难,让老人们在数字化时代不再“孤单掉队”。更重要的是,活动以“学技能”为纽带,拉近了社区、志愿者与老年居民的距离——课堂上老人们互相交流心得,课后还约着一起参与社区散步、下棋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与归属感,为构建“尊老、敬老、爱老”的和谐社区氛围添砖加瓦。
从服务模式来看,“社会公益力量+社工组织+社区”的联动机制优势显著:社区依托网格员精准摸排需求,筛选出15名最需要帮助的老人;爱心企业提供教学物资与“便民服务卡”;公益志愿者团队提供专业、耐心的教学服务,三方协同让“小而精”的公益服务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这种“小班化精准服务”模式,尤其适合老年群体学习特点,也为社区开展精细化适老化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下一步,桃园镇镇直社区将以本次活动为基础,持续开展“银龄学技”系列公益课堂,计划每两周举办1次,每次控制在15-20人规模,确保教学质量;同时根据老人们的反馈,逐步新增手机拍照、线上挂号、短视频观看等特色内容,还将组建“邻里互助小队”,鼓励学会技能的老人帮助身边有需要的邻居,形成“以老助老”的良性循环,让智慧生活的温暖惠及更多辖区老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