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社区>看新闻>报上说了
GDB评论|破茧于情,立骨于义:从《水龙吟》《山河枕》看古装剧的价值蜕变

发布时间:2025-11-13 13:15:42

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

河北广电报业融媒体

国+社区新媒体 每天影响过亿人

       当《水龙吟》中唐俪辞的银发战甲在风沙中猎猎作响,玄力凝成的巨龙掠过融合敦煌壁画与机械元素的碧落宫;当《山河枕》里楚瑜带着卫家女眷在黄土坡上夯筑城防,粗布战袍上的尘土与血迹真实可触,两部风格迥异的古装剧共同勾勒出当下影视创作的清晰转向:以“侠”“义”“报国”“守护”等精神内核为骨,以精雕细琢的美学表达为衣,完成了从娱乐消费品到精神载体的蜕变。

       曾几何时,古装剧的叙事逻辑一度被“爱情至上”绑架。仙侠剧里,仙尊可为红颜毁天灭地;武侠剧里,侠客能为私情放弃家国,看不完的为虐而虐的三角恋、毫无逻辑的身世反转。而《水龙吟》与《山河枕》的突围,恰恰在于打破了这种创作窠臼,让精神内核成为故事的绝对主角。

       《水龙吟》以玄幻外壳包裹侠义精神,将罗云熙饰演的唐俪辞塑造成“异境来客”的独特形象。他初入神州时只为寻找归途,却在目睹襄阳城破的惨烈、百姓流离的疾苦后,逐渐明白“天下无家,何处为家”的深意。剧中最动人的转折,莫过于他放弃回归异境的机会,选择以自身玄力封印裂缝。当他吟诵着“楚天千里清秋”,将词意化为剑意抵御外敌时,“词剑合璧”的不仅是剧情设定,更是文人风骨与江湖侠气的精神共鸣。这种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的成长,让玄幻题材跳出了“打怪升级”的套路,触及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本质。
 
       《山河枕》则以权谋叙事承载家国情怀,将镜头对准卫家满门忠烈的兴衰沉浮。当家族顶梁柱尽数倒下,楚瑜与卫家女眷没有沉溺于悲痛,而是拿起刀枪将后院变校场,用柔弱肩膀扛起守家护土的重任。剧中“白帝谷七万将士冤死”的核心悬念,始终围绕“洗冤雪耻、守护山河”展开,即便涉及情感线,也多是“沙场相护”“并肩御敌”的克制表达,让“儿女情长藏心底,家国大义扛肩上”的信念落地生根。卫家母亲以身殉节的撞击,撞碎的是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撞出的是世家宁折不弯的风骨,这种对“守护”的多元诠释,远比刻意煽情更具震撼力。

       古装剧的蜕变,本质上是创作理念的升级——从单纯满足娱乐需求,转向承担精神传递的社会责任。这种精神输出,还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水龙吟》借用了这个词牌名来象征性地描绘男主唐俪辞的形象,作为贯穿始终的精神符号,让古典文学宋词以视听语言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山河枕》则通过卫家祭祀、战场礼仪等细节,还原传统世家的精神世界,让观众在追剧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远比生硬的说教更具感染力。

       从《水龙吟》的“词剑合璧”到《山河枕》的“黄土筑城”,从玄幻到权谋,古装剧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它证明影视作品的生命力,终究在于对人性的洞察、对精神的坚守、对价值的传递。张惠菊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5年第45期(2025年11月7日出版)



推荐阅读

天天JIA+(11月12日周三)京津冀发布7条主题徒步线路;到湾里庙看灯会

2025-11-12

“十五五”时期,河北将推动一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2025-11-12

《鬼灭之刃:无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窝座再袭》11月14日上映

2025-11-12

高新区天然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零距离” 文明新风浸润民心

2025-11-12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