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报道,每年供暖季,西安的暖气问题几乎都会上演。从管道老化到阀门故障,从维修不及时到测温不公允,居民的抱怨年复一年,却始终未能换来一个彻底的解决。今年,这一问题竟借由一场全国瞩目的文化盛典进入公众视野,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人们不禁要问:如果不在这样的高光时刻“刷屏”,西安市民的声音还能通过什么渠道被听见?
此次事件暴露出的是热力公司在设备检修、应急响应方面的准备不足。北方大部分城市通常在9月就开始对供暖管网进行全面排查,而西安却在供暖首日就出现多区域供暖不畅的问题,足见前期准备工作之疏漏。热力公司将原因归结为“管道老化”,这固然有其客观因素,但作为专业机构,难道不该在供暖季来临前完成必要的维护和更换吗?“逐步升温”不应成为推诿责任的托词,更不能成为让市民在寒夜里等待的借口。
值得深思的是,直播间里刷屏的不仅是“暖气不热”,还有“西安加油”。这四个字饱含复杂情感——有对城市的热爱,有对现状的不满,更有对改变的期盼。它不是一场简单的抱怨,而是一种深沉的呼唤:我们爱这座城市,所以我们希望它变得更好。这种基于归属感的批评,恰恰是最值得珍视的民意资源。它提醒管理者,真正的城市治理,不在于赢得多少奖项或荣誉,而在于能否让每一个普通人在寒冬里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金鸡奖的聚光灯终会熄灭,但西安市民对温暖的诉求不会消失。希望这次“意外”的刷屏,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转折点。相关部门不能再习惯性地等待问题上热搜才去解决,而应主动作为,拿出系统性的整改方案。无论是加大老旧管网改造投入,还是优化服务流程、畅通投诉渠道,抑或是建立更透明的成本核算与监督机制,都需要提上日程。
城市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市民的体感温度上。一个让人内心感到寒冷的城市,再繁华的夜景也难掩其内在的凉意。让暖气真正热起来,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态度问题。愿西安的下一个冬天,人们不再需要靠刷屏热搜来取暖。 商谈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5年第47期(2025年11月21日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