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社区>看新闻>报上说了
浅析中国网络翻译批评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发布时间:2023-03-13 19:03:18

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

河北广电报业融媒体

国+社区新媒体 每天影响过亿人

闫沛杭

       近年来,网络与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众多学科打开了新的视野。在翻译与网络相结合的过程中,网络翻译批评应运而生,并日益成为翻译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种新兴的翻译批评形式目前还未引起我国译界的足够重视,许多学者对其概念也不甚明晰。因此,本文将梳理我国在网络翻译批评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浅析这一形式能在推动翻译活动与研究方面发挥何种积极作用,并试论其局限性。

中国网络翻译批评的研究现状

       根据蔺志渊的定义,网络翻译批评是以数字电脑和互联网为平台开展的翻译批评。作为电子技术的产物,网络为翻译批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全新舞台,也赋予了翻译批评一种全新的形式。而依靠便捷的网络技术和畅所欲言的网络环境,也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和学者参与到翻译批评活动中来。然而,目前国内关于网络翻译批评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根据中国知网(2021年8月20日)的检索情况来看,只有22篇论文与此直接相关。

       在国内,许均和高方聚焦文学翻译,最早针对网络翻译批评领域进行研究,并在《网络与文学翻译批评》一文中提出了网络翻译批评的四种类型,包括网站设有书评区的引导讨论型、读者通过网络自发形成的主题探讨型、在个人网站发表私人心得的私语批评型、在聊天过程中随意产生的流散批评型。此外,文中还针对文学翻译网络批评的特点、意义、局限性、现存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蔺志渊分析了网络对翻译批评各要素的影响,包括翻译批评的主体、形式和对象,同时探讨了建立规范性的翻译批评网络论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自2015年起,我国对网络翻译批评的研究深度和广度逐渐增加。王一多在此期间发表了四篇论文,是目前国内在此领域发表成果最多的学者。在2015年发表的《网络翻译批评——新的批评空间》和2016年的《中国网络翻译批评现状及其研究》中,王一多分析了网络翻译批评的空间分类、形态和特点,而后聚焦网络翻译书评,分析了书评的类型、特点及其中涉及的常见内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逐渐发掘出网络翻译批评“传播”的跨学科属性,例如黄肖彦和穆雷以传播模式为切入点,着手探讨网络翻译批评的模式及其特征和影响。受此影响,王一多借用米尔格伦的六度传播模式,近一步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网络翻译批评模式。

       总体看来,目前国内关于网络翻译批评的研究正在由感想式探讨转向更为科学严密的批评模式构建与论证。但这些仍只是掀起了网络翻译批评的一角,仍亟需对其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中国网络翻译批评的意义

       在网络翻译批评出现之前,我国的翻译批评以专家批评为主,专业性极强,也有科学明确的理论指导,但与之相对的是普通读者这一角色在翻译批评领域的缺失。而网络翻译批评的诞生和兴起则为普通读者创造了各抒己见的平台与传播途径,开辟了新的翻译批评模式,为翻译批评研究带来了良多益处。

       其一,网络翻译批评的出现丰富了翻译批评的形式,并使翻译批评研究与时代发展接轨。当今世界是数字化的信息世界,各学科只有与网络信息相结合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网络翻译批评依托网络这一便捷高效的传播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汇聚包含学者、译者、普通读者和出版社在内的各种类型的翻译批评,不仅能够便利读者参与讨论,还能给与学者新的研究平台以及清晰的研究资料,为翻译研究做出贡献。

       其二,网络翻译批评有利于增进读者与译者之间的交流,促使翻译质量与读者阅读素质的提升。译者在翻译时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面临种种两难困境,其翻译的目的也不尽相同,而普通读者由于专业素养极其有限,对翻译工作也缺乏了解,往往难以理解译者的某些翻译策略和手法。假如译者和读者互不沟通,长此以往无异于闭门造车,再优秀的译作也可能难以传播,致使明珠蒙尘。面对此种困境,通过网络这一全球化的工具,读者与译者间的距离得以拉近,每位读者都能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而这些批评建议都有机会直接传递给译者,译者也有机会就读者提出的疑问和意见做出答复。在这一过程中,普通读者能够加深对翻译的认识,而译者则能够从普通读者的反馈中吸取精华,进而生产出更加优秀的译作,提升翻译质量,这也是开展翻译批评最主要的目的之一。

       其三,网络翻译批评还能够促进读者之间的交流,推动高质量译本的传播。李平和吴金红指出,由于网络媒介具有及时性、全球性、互动性等特点,网络翻译批评能够迅速为其他读者所读到,对所评价译作的市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又由于批评主体是没有任何职业目的的普通读者,他们对译作的意见更容易得到其他读者的认可。在网络翻译批评出现之前,读者在选购外国名著的译本时能获取的参考资料十分有限,基本是简单阅读图书腰封的宣传语并对比销量进行选择,或是选择信赖较为知名的译者和出版社。然而,影响翻译的因素繁多,销量和知名度并不一定和翻译质量与读者观感成正比,盲目从众容易引发恶性循环。而如今,网络翻译批评随处可见,特别是对于一些极其知名、译本众多的外国名著,许多读者在选购前更倾向于在网上搜索“某本书哪个译本最好”之类的问题,以期通过阅读水平与喜好相似的读者推荐购买到最适合自己的译本。以法国名作《局外人》为例,在豆瓣、知乎、百度贴吧等知名网络论坛中均能搜索到多个围绕译本比较批评展开的问题,且均能引发读者热烈讨论。

       总之,网络翻译批评能为学者、译者、读者三方带来益处,开展网络翻译批评及其研究有利于我国翻译学科发展进步。

目前中国网络翻译批评中的局限性

       然而,由于国内网络翻译批评出现的时间较短,发展尚不成熟,且翻译批评的最主要主体(即读者)存在自发性、业余性等特点,中国网络翻译批评仍存在种种局限性,亟待解决与完善。

       其一,网络翻译批评相较于传统翻译批评而言,有价值的可取材料较少。诚然,如上文例中所言,部分国外名著的译本引发了大量有价值、有意义的讨论,但在大部分网络书评中,翻译批评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比例,读者更倾向于将译作等同于原作看待,书评也多以读书心得为主。即使书评中涉及翻译批评,由于绝大多数读者对翻译的认知有限,其批评的专业性较低,对译本的分析较少,多为感想式、质疑式评论,且字数有限,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只用寥寥几字表明自己对译本或褒或贬的态度,而无例证与分析。

       其二,较之传统翻译批评,网络翻译批评涉及的批评角度有限、深度不足,且容易出现误解误读。首先,从译文的忠实度而言,由于绝大多数读者不懂原文语言,很难客观评判翻译质量,通常只能以目的语母语读者的角度评判译文语言的顺畅度及用词的精准度。其次,即使涉及到翻译策略和技巧,由于大多数读者对翻译的理解较浅,许多时候很难理解译者所用的翻译方法与翻译过程中译者所处的两难困境,导致读者对译文的错误评判。例如许多读者都将“异化”策略所带来的两种语言与文化间的明显差异误认为是译者的汉语水平不足,或是抛开原作风格,习惯性地认为辞藻优美、文采斐然的译者更胜一筹。

       其三,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络翻译批评受到个人因素的强大影响,常展现出极端情绪化的一面,难以保证其客观性。诚然,翻译批评需要犀利与谨慎并存,但毫无根据的指责与谩骂对翻译发展却有颇多损害。而即使读者有理有据,对待译作也不应全盘否定,甚至于迁怒原作。刘文虹指出,如果翻译是“平庸”的,“不足”的,那么批评的功能也完全不在于指责译者的不是进而摧毁译作,这种简单性的工作对于读者、对于整个翻译进程是没有什么建设性意义的。翻译批评有犀利坦言的权利,但其目的与责任应是阐明译作的错译与缺憾,为译者和读者提供参考。只有秉持客观公道的态度,翻译批评才有价值和意义。

结语:

       我国的网络翻译批评日益蓬勃,逐渐成为全民参与翻译批评的新潮流。在网络翻译批评的影响下,普通读者能够走近翻译,译者也能直面译作反馈,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益处。然而,这一新兴的翻译批评形式同样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新挑战,亟待专业人士进行正确引导。译界应对网络翻译批评提起足够的重视,向爱好翻译的普通读者普及翻译的基本知识,疏通读者误解,鼓励读者积极讨论译文的同时从源头阻止恶意评论,引导网络翻译批评步入正轨。(作者为北京语言大学2020级翻译学研究生)  



推荐阅读

天天奇闻汇|(4月18日周四)|河北对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说不;石家庄城管热线开通

2024-04-18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丨领略姹紫嫣红 感受春意盎然

2024-04-18

河北卫视《袅袅余音又一村》官宣定档4月20日起 唱响绝色中国

2024-04-18

汇通街道开展“诚信进社区”系列宣传活动

2024-04-18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