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欢记》原著小说写的是香港上世纪90年代的故事,电视剧改编后故事背景放在了当下的上海。在沿袭亦舒原著框架的前提下,在角色身份、职场环境、人物关系和叙事重心上都做了较大改动。故事温馨却不拖沓、剧情冲突但不离谱,较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矛盾,尤其是代际关系。
《承欢记》剧中典型矛盾来自于母女关系,母亲强势掌控欲强,女儿温顺乖巧。碎碎念的日常里,虽然装着母爱,但也令人窒息。这个故事和很多普通家庭很像,麦承欢和母亲之间的矛盾,让不少观众感叹“麦承欢像极了自己”。剧中并未过度渲染代际冲突,而是通过母女两人的一次次沟通,让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纷争在一种温情的叙事中被化解。通过母女关系“新生”与“重塑”,提供了一种母女之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扶持的新型代际沟通模式。
《承欢记》中要表达的新型代际关系中,父母更多地扮演了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他们尊重子女的个性和选择,愿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强加自己的意愿。同时,子女也更加注重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愿意为家庭和睦幸福付出努力。其次,在价值观念方面,新时代的代际关系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不同代人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从而实现共同成长和进步。《承欢记》中,不同代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价值观念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他们对家庭、亲情和爱情的看法,都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空间。
都市剧要好看,一是抓住社会痛点,让观众共鸣;二是细化领域,靠着独特剧情吸引观众。《承欢记》将都市剧的“看点”都装了进去,但很显然,只有在代际关系的表达上,让观众产生共情。婚姻是否真的需要门当户对?父母出于“为你好”,是否就可以掌控我们的人生?面临巨大诱惑时,又能否坚守初心……电视剧中提供了不止一种解答方法。梁晓声在《人世间》中写道:“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其展翅高飞。”《承欢记》让我们看到,无论是承欢膝下,还是展翅高飞,每一种选择都值得被尊重。张惠菊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4年第17期(2024年4月26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