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看看“向上取整”是如何运作的。以快递为例,当一件包裹的实际重量是2.1公斤时,按照某些企业的规则,它会被计为2.5公斤进行收费。这意味着消费者实际上支付了超出实际消费金额的费用。同样地,在停车和共享充电宝的例子中,即使仅仅超出了几秒或几分钟,也会被按下一个计费单位来计算费用。例如,刘女士停车仅超过7秒却被要求支付45分钟的费用,李先生使用共享充电宝5分钟后也被按照30分钟的标准收费。这些实例都表明,所谓的“行业惯例”实质上是一种对消费者的不公平待遇。
随着科技的进步,精准计费已不再是难题。现代技术完全有能力实现精确到秒甚至更小时间单位的计费,这使得“向上取整”的做法显得更加不合时宜。然而,部分企业仍然坚持这种做法,并试图用“行业惯例”作为挡箭牌来推卸责任。但是,行业惯例绝不是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借口。
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以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监管机构应当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国家邮政局已经采取措施指导快递公司优化其收费体系,其他相关部门也应效仿此做法,针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规范。对于违规企业,可以考虑采取包括罚款、停业整顿在内的多种处罚手段,以此提高其违法成本,促使其改正错误。
同时,企业自身也需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主动审视并修正那些不合理的收费机制。通过建立透明的价格体系,确保消费者能够清楚了解每一笔费用的具体构成,并且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最后,消费者自身也不应成为沉默的受害者。一旦发现收费不合理的情况,应该勇于站出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无论是向消协投诉还是寻求法律援助,都是有效的维权手段。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彻底铲除这些不良惯例,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市场环境。毕竟,公平交易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正义的重要体现。商谈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5年第31期(2025年8月1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