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社区>看新闻>报上说了
奔向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4-10-18 11:10:45

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

河北广电报业融媒体

国+社区新媒体 每天影响过亿人

       河北广播电视台近日推出全媒体系列报道《奔向现代化》,多路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蹲点调研,触摸燕赵大地高质量发展强劲“脉动”,聆听河北奔向现代化的铿锵足音。

绿水青山织锦绣



长按二维码观看视频报道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河北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奔向现代化》来看我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李杉:“天高水阔、芦花摇曳、珍鸟翔集,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在今年七月份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很多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来到这里打卡拍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早些年,因连片围垦、围塘养殖,南大港湿地北部生态环境一度遭到破坏,飞鸟来得少了,旅游也搞不成气候。列入禁止开发区域,全面清理水面养殖,2020年伊始,南大港(北部养殖池塘)生态修复项目展开。

       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王立军:“在保护区北部养殖池塘生态修复区域,生态修复面积是108.8公顷,它的面积就相当于100个足球场这么大,在我们修复完之后,主要就是为不同的鸟类打造一个栖息的环境。”
   
       除了修复还有监测,保护区内设置了10个监测站点,安装了3套声纳系统和11套AI摄像头,“雁过留声”在这里有了新解。

       南大港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局宣传科科长张景兴:“我们搭载这个平台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现不打扰的监测,我们近三年已经识别到了将近十九万条声纹音频数量,包括鸟类已经识别了197种。”

       如今,每年途经此地的候鸟数量4年间增长了4倍。这片7500公顷的湿地,成为了向世界展示美丽河北的“一扇窗”。

       让生态变美,飞鸟来栖,近年来,河北持续打造美丽河湖,2023年,全省建成64条(个)省级幸福河湖。“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落户白洋淀,“华北明珠”再现“鸟类天堂”胜景;“京津冀最美湿地”衡水湖观鸟记录不断“上新”,百里滹沱蝶变新生,满目皆景……“生态伤疤”一个个被抚平,“水绿山青”一点点重现。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李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防沙治沙,让荒漠‘披绿’又‘生金’,在承德围场御道口的七彩河光伏电站,万亩的光伏板下,格桑花成片开放,牛羊成群漫步,板上发电,板下放牧,让治沙、发电、增收一举多得。”




       七彩河光伏电站所在的三复兴地村,是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村,因牧民过度放牧,牧场成了沙窝窝,草场沙化面积一度超过8000亩。

       2023年7月,七彩河光伏电站提前4个月实现分期并网,一年5.73亿度绿电正在从这个“光伏牧场”,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七彩河光伏电站站长葛涛:“我们厂的装机容量是300兆瓦,每年可发电量是5.7亿度,如果按每家每户一个月200度电算的话,一年可为285万个用户提供电能,如果是烧煤的话,可节省18万吨煤。”

       更多更美的“绿”,在燕赵大地蔓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人历经60多年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张家口市塞北林场、丰宁千松坝林场、御道口林场三个项目区植被盖度达到90%以上,京津冀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向“绿”而行,河北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全面提速。驱车行驶在石家庄鹿泉区太行山前,几座窑炉掩映于绿林碧草之间。




       漫步河北金隅鼎鑫水泥厂区,随手一拍就出片。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去年底,企业被评定为河北水泥行业首批环保绩效A级企业。

       河北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二分公司经理刘哲:“这是我们水泥生产线最重要的工艺流程,主要是‘两磨一烧’,这是我们在线实测监测数据,现在这个氮氧化物排放21毫克每立方米,较比创A标准的50毫克每立方米,降低了约一半。”

       昔日的“排污大户”变身“治污先锋”,创A的精彩故事不断上演。截至目前,全省重点行业环保绩效A级企业总数达到90家,其中钢铁企业42家,数量全国第一。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河北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全省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57.6%。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职工:“以前出了车间工作服上全是一层灰尘,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厂区变成了花园式的,特别棒。”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美丽河北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不断呈现新精彩。据2024年10月11日《河北新闻联播》

同绘共富新图景



长按二维码观看视频报道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河北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系列报道《奔向现代化》来看《河北:同绘共富新图景》。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谷琳:“玉露香梨,来自阜平县大道村的果园。独特的山地气候,让这里生产的香梨多汁饱满。每到秋天,大规模采摘季的到来,这些来自太行深山的香梨都会随之开启一场长途旅行。”




       远销千里的山货,过去走的最远的路,不过是树梢到村口的几公里。连绵起伏的太行山,阻隔了远方,也让这里的人们被贫困束缚。2012年,阜平全县贫困人口超1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一半。阜平的贫困,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于心。在这里,他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

       阜平县大道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顾永会:“习近平总书记说,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2013年我们村就来了驻村工作队,和我们村‘两委’一起研究脱贫之路。”

       以大道村为原点,驻村工作队流转荒山1.66万亩,请来农业专家把脉,选育种植特色农产品。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可以入股、分红、务工,挣上“三金”。

       阜平县大道村村民赵淑梅:“搁以前你收入不稳定,花钱上头没有那么富裕。现在挣到一天一百,年收入就是三万左右吧,下班两分钟到家了,觉得也挺好的。”

       河北乾元红色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海军:“咱们项目区涉及5个行政村,带动周边百姓就业高峰期能达到800人。2023年我们实现了产量150万斤,产值将近20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阜平香梨园打造成为中国玉露香梨第一园,利用梨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青山不老,换了新颜。经过接续奋斗,2020年,我省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河北同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乘势而上,我省全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88元,同比增长6.8%。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谷琳:“山货出山,出山有道。邢台沙河市三川贯通路连接柴关川、蝉房川和孔庄川,过去是被大山相阻隔,三地之间要想互通,要么翻高山、要么绕远路,至少需要两小时的车程。如今一路连三地,仅需二十分钟,就可以赏遍三川美景。”




       道路通、百业兴,三川贯通路的修通,让深藏太行的王硇村搭上了发展的快车。

       沙河市柴关乡王硇村党支部书记王天印:“我们每天来村里旅游的人数达到一千多人,村民有发展农家乐、饭店、卖土特产的,带动了一百多人就业。”

       一条农村路,连起好山好水好生活。如今,沿着26.6公里的三川贯通路,还能打卡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3个中国传统村落。

       沙河市交通运输局一级主任科员刘振元:“2023年吸引游客300万人次,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500元,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路、旅游路、发展路、民心路。”

       从衣食住行,到柴米油盐,一件件“民生事”置顶为“头等事”,我省连续多年滚动实施20项民生工程,交出暖心民生答卷:贯通城乡,连接市场,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8.2万公里;动动手指,跨越山海,全省实现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水源置换,饮水无忧,全省近3000万农村居民喝上引江水;老小区换新,棚户区改造,城市更新,开启市民向往的新生活。

       历经百年沧桑,正太饭店曾一度破败不堪。2022年,石家庄在城市更新中,保护修缮重塑,建起了正太广场,焕活场地新景。

       石家庄市民:“就是没想到在家门口这么近的地方能找到,又有草坪,又有古建筑,想着下回带家人朋友一块儿过来玩。”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品质生活触手可及。它是滨水之畔的环城绿道,是推窗见绿的口袋公园,是移步皆景的小街巷,是热闹非凡的步行街;它是更新的城市,是更美的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河北在推进共同富裕中不断展现新作为,步履更坚定!据2024年10月13日《河北新闻联播》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4年第42期(2024年10月18日出版)



推荐阅读

天天奇闻汇|(10月21日周一)|河北入冬进程明显提速;石家庄这里下雪啦!

2024-10-21

LPR迎来年内第三次调整!将会影响你的房贷

2024-10-21

GDB评论|“无陪护病房”,需要我们一起倍加呵护

2024-10-21

西三庄街道举办“爱粮节粮 反对浪费”宣传活动

2024-10-21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