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社区>看新闻>报上说了
河北卫视《了不起的我们》——融媒表达巧叙家国故事,致敬“了不起的我们”

发布时间:2024-10-19 09:07:08

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

河北广电报业融媒体

国+社区新媒体 每天影响过亿人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河北广播电视台和新华社河北分社联合策划推出五集特别节目《了不起的我们》,于国庆期间在河北卫视播出。节目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方面入题,带观众遇见诸多普通却闪光的“筑梦人“的故事,见证我国“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10月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电时评》发表评论文章:《融媒表达巧叙家国故事,致敬“了不起的我们”》。文章称《了不起的我们》用融媒表达讲述家与国、小人物与大时代的发展律动,深情致敬“了不起的我们”。



       原文如下:

       “见证人”和“筑梦人”视角交织,《了不起的我们》用融媒表达讲述家与国、小人物与大时代的发展律动,深情致敬“了不起的我们”。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河北广播电视台和新华社河北分社联合策划推出五集特别节目《了不起的我们》播出。节目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方面入题,带观众遇见诸多普通却闪光的“筑梦人”的故事,见证我国“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从一个个小人物、小故事出发,《了不起的我们》讲述国家发展、时代进步背后平凡奋斗故事的同时,以点带面、以小见大,让观众深切体会到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的深度关联,在国与“我”的故事中激起广泛共鸣。网友纷纷评论,“这档节目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作出最生动的诠释。”“一句‘了不起’,致敬的是所有平凡英雄,是你是我也是大家。”“很有意义的一档节目,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生活中的平凡面孔,这不就是‘我们’吗?”


全国劳动模范、河北大工匠、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工程师 孙宁

小人物、大时代,共绘“了不起的我们”

       75年来,祖国大地上的大发展和新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涌现出无数精彩故事。而这些,值得创作者们去记录、去书写,也值得观众们去聆听、去感受。

       喜迎国庆,特别节目《了不起的我们》放弃常规的宏大叙事,转而以一个个小人物、小故事为切口展现大时代、大视野,生动描绘出人民与国家、家事与故事相知相融的动人故事。

       首期节目伴随“中国铁路”新媒体记者铁蛋的vlog开启,从北京南站出发,在列车上边走边说,带领大家沿着铁路看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见证王俏团队用十年串起“轨道上的京津冀”的奋斗故事。“见证人”视角不仅让观众更沉浸,也更近距离看到“筑梦人”奋斗的身影。


“中国铁路”新媒体记者 铁蛋

       从联通雄安站和雄安新区交通“微细血管”的铁路规划师王俏,到带着塞罕坝精神扎根雄安的生态建设者杨丽、张旭,从专注于特种机器人领域的孙宁,到中轴线的守护者关战修、古城历史文化的传承者王志敏,再到助力黄骅港发展为现代化大港的建设者汪大春、陈致远……一个个看似平凡的身影,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贡献——他们的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共同勾画出各个领域75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卓越成效和蓬勃发展。这背后有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变,有“千年秀林”建设者传承绿色“密码”,有科技创新下的不懈追求,更有文化守护者与古城的双向奔赴,以及黄骅港从“苦海沿边”到“煤炭大港”的今昔巨变。


铁路规划师 王俏(左)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一线建设者 杨丽 

       特别节目辐射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奋斗故事,以温情的笔触共同绘就“了不起的我们”。以小见大的讲述方式,让每一个故事、每一张面孔更加可亲可感,成为“我们”的鲜活写照。

微体量、精视角,“包裹”丰富的故事

       一代又一代奋斗者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各行各业挥洒青春、创造奇迹。如何用有限的体量“包裹”丰富的故事,是节目的重要破题方向之一。

       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至今已十周年。《了不起的我们》以敏锐的新闻视角,用镜头勾画非凡十年的崭新篇章。节目立足京津冀辐射全国各地,在素材的深入挖掘和精心选取中,让观众透过画面看到祖国各地正涌动着的生机与活力。

       据节目主创透露,节目从当前备受年轻人关注的新媒体平台中寻找选题线索,在与当事人的反复沟通和深入对话中找到最能触动观众的“剖面”,让主题和地域之间的连接点逐渐清晰。

       “起笔纵横万里 ”书写轨道上“京津冀”高速发展;“续写绿色诗篇”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智造”美好生活的故事映射着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守护古城乡愁”守护者的故事是对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深情回应;“逐梦希望之港”中现代化港口黄骅港30年变迁是高质量发展成果生动侧写……五期节目、五组故事,背后是不屈不挠的励志精神、触动心弦的柔软瞬间,更是直抵人心的真情实感、振奋人心的家国情怀。


北京中轴线守护者 关战修 

       节目并未对大家熟悉的新闻素材进行简单叠加,而是尽可能地将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引发共鸣的内容嵌入每期10余分钟的时长中,将一幅跨越多地的发展图景徐徐展开。

融媒表达,让“我们”的故事直抵人心

       厚重主题如何实现轻巧落地?《了不起的我们》的选择是融入更多年轻表达和网络思维,让“我们”的故事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内容上,作为节目的“主角”,“见证人”和“筑梦人”多为青年人,由他们的视角切入叙事,往往能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去聆听、去感受、去思考。表达上,节目创新引入vlog开讲、黑科技逛展等元素,用更具网感的形式带动起观众的参与感。


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 汪大春(中) 

       为“年轻”的内容和表达,呈现匹配“年轻”的传播方式。《了不起的我们》每期产出横屏、竖屏两版不同内容,分别将其在长视频平台和短视频平台进行分发。

       前者更加符合大屏观众的收视习惯,内容更具连续性和完整性;而后者则将节目内容进行二度创作,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吸引用户关注。两种不同形式针对大小屏受众“量身定制”,有效扩大了内容的触达率和渗透度。播出期间,河北广播电视台与新华社联合报道,百余家媒体转载,#了不起的我们#主话题及相关话题阅读量达7.7亿,全网视频播放量超3800万,并获得爱奇艺、优酷平台首页推荐。

       与此同时,竖屏思维也让每期内容尽可能地在小屏全面铺开。节目根据每期主题内容,与具有网络属性的青年“见证人”开启共同创制模式,让每一位观众成为能够实时融入其中的参与者。

       大小屏联动的创作方式虽更为耗时耗力,但也为此次特别节目的拍摄带来许多新体验和新收获。在主创团队看来,长视频和短视频内容如何更好地实现“兼容”,未来仍有更多值得探索和学习的空间。(作者:白桦)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4年第42期(2024年10月18日出版)

推荐阅读

天天奇闻汇|(10月21日周一)|河北入冬进程明显提速;石家庄这里下雪啦!

2024-10-21

LPR迎来年内第三次调整!将会影响你的房贷

2024-10-21

GDB评论|“无陪护病房”,需要我们一起倍加呵护

2024-10-21

西三庄街道举办“爱粮节粮 反对浪费”宣传活动

2024-10-21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