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社区>看新闻>报上说了
GDB评论|个人破产制度:不是逃避债务的“护身符”

发布时间:2025-05-20 16:11:00

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

河北广电报业融媒体

国+社区新媒体 每天影响过亿人

       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个人破产制度不仅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更是对社会诚信底线的一次深刻考验。深圳退休夫妻负债1.2亿元申请破产引发的舆论热议,正是这一制度设计与人性博弈的真实写照。个人破产制度不是逃避债务的“护身符”,而是诚信社会的“试金石”。它考验着每一个债务人的道德底线,也检验着制度设计的智慧。

       首先,从制度设计来看,个人破产制度的核心逻辑是“诚实而不幸”的原则。深圳个人破产条例中明确要求申请人必须如实申报财产、接受信用审查,这为制度运行筑牢了第一道防火墙。现实中,邱女士因隐瞒资产被终止程序、周先生因虚构债务被列入黑名单等案例,无不体现出制度对失信行为的“零容忍”。正如吴江法院建立的“信用预审+行为考察+联合惩戒”机制所示,通过前端筛查与过程监控相结合的方式,有效防止了恶意逃债行为的发生。这种制度安排不仅体现了法治精神,更在源头上维护了市场秩序的公平性。

       其次,现实案例展现了制度执行的双面性——诚信者获得新生,失信者则陷入深渊。创业者苗某因病致贫却坚持配合调查,最终获得债务豁免并重启人生;而木业公司老板私卖设备的行为,则让他面临刑事追责。这两个极端案例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制度在宽严相济之间的平衡艺术。深圳通过公众异议机制和信用联动平台,让整个破产程序更加透明、公正,也让那些试图钻空子的人无所遁形。数据显示,仅2023年,深圳就拦截虚假申请127件,追回隐匿财产超3.2亿元,充分说明制度的震慑力正在显现。

       更重要的是,个人破产制度的社会价值在于其对诚信文化的重构。它不仅仅是一个法律工具,更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机制。“有限免责+终身追责”的设计理念,既给予诚实债务人重新开始的机会,又对失信者形成强大约束。苏州吴江法院引入第三方审计的做法,也为识别合理负债与恶意逃债提供了科学依据。这种制度创新,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守信者处处便利,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良性生态。

       站在制度试点的关键节点,我们更应认识到:个人破产制度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免除多少债务,而在于重塑“诚信获利、失信受惩”的社会共识。它是一场关于人性与规则的博弈,也是现代法治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当每一个债务人都明白“逃债的尽头是铁窗,诚信的终点是新生的曙光”,这项制度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稳定器。养孩子们的身体,也让家长们安心。 商谈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5年第20期(2025年5月16日出版)



推荐阅读

天天JIA+(5月20日周二)河北局地创5月高温记录;石家庄地铁标识牌焕新亮相

2025-05-20

“剧透”来了!第二十一届文博会,河北展区亮点先睹为快

2025-05-20

GDB评论|个人破产制度:不是逃避债务的“护身符”

2025-05-20

海天阳光园社区:携手公安部门筑牢防诈安全网

2025-05-20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