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萌编剧,惠楷栋执导,于和伟、富大龙、丁勇岱等主演的重案实录刑侦大剧《我是刑警》正在河北卫视黄金档播出。该剧全景式描绘了刑侦事业的光辉历程,生动诠释了一线刑警攻坚克难、惩恶扬善的高尚品格,以赤诚匠心致敬时代英雄。
叙事视角
全景式展现刑侦事业发展历程
该剧从上世纪90年代起笔,在30余年的时间跨度里,通过一线刑警的办案历程与成长轨迹,串联起我国基层刑侦的发展脉络。作为一部涉案剧,剧中讲了西山矿抢劫杀人案、张克寒持枪杀人案、赌场爆炸案、李田碎尸案、良城连环杀人案等林林总总十几个大案、要案、积案、冷案。在近年来大量涌现的悬疑题材、破案题材里,拍案惊奇的烈度与头脑智计的复杂度不少见,但如同朴素的剧名,《我是刑警》既不一味追逐连环反转的叙事迷宫,也不渲染天赋异禀的完美英雄。电视剧着力讲述的是“去滤镜”之后一支真正的刑侦队伍如何锻造金色盾牌。就像张克寒案件所呈现的,一群人的无悔追踪有之,时间带来的技术升维有之,但面临的困境、走过的弯路亦有之。片头有两句设问:我们当警察为了什么?案子那么难,为什么要坚持?当评论区有网友感慨,“如今敢深夜走在街头,千言万语,感谢警察艰辛付出,感谢时代进步”,英雄的崇高感接了地气,观众的安全感兑现。
人物塑造
勾勒人物群像,呈现精神图景
秦川是剧中的灵魂人物,他从一个地方刑警,一路成长为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其坚强的意志与高超的判断力,以及“命案必破”的信仰,坚定和鼓舞了无数基层刑警的信心。当然,秦川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继承了老一辈刑侦专家的传统侦查技术,发展了自己的推断体系,也吸收了大数据、DNA等现代科技手段,有着严密的推导依据和几乎无懈可击的严谨逻辑,令人心服口服。富大龙饰演的陶维志是一个基层刑警,常年为了排查四处奔走,像是在森林里找一粒草籽,但是每天都觉得“就是临门一脚了”,绝望与希望天天交替折磨着这个基层刑警,不是持续一天两天,而是好几年。
《我是刑警》不满足于一个刑警队或者某个刑警智勇双全的传统叙事方法,而是立足于全面展示整个刑警系统不惜成本打击犯罪的过程,将顶层设计、系统建设、全局观念、科技发展以及刑警信仰融入一个个案件,塑造了一批令人印象深刻的刑警形象。
匠心之作
扑面而来的真实感
《我是刑警》在营造真实感上下足了功夫,导演惠楷栋说,没什么奥秘,就是“落地”。创作前期,团队耗时2年,行程2万里,采访各级专家、一线刑警近200人,整理各类访谈达200万字;140多天的拍摄期,从40℃的重庆到冰天雪地的黑龙江,走过5个省(市、区),全组演员470多人、群演1.1万余人。如此规模的创作,就是希望用“重案实录”的纪实风格,把16万一线刑警的真实写照、35年基层刑侦的奋斗历程呈现给观众。拍摄中,主创遵循的原则是:不需要追求画面多唯美、光线多漂亮,而是想要一种颗粒感。于和伟也表示:“不要讲究把我拍得怎么样,而是要放在人群中,让人相信,我就是一名警察。”如此去表演化的做法拍出了基层警察的落地感。
当秦川在1995年的雪地里唱起《少年壮志不言愁》,“金色盾牌,热血铸就”的警魂跨越时空,从老一辈刑侦专家到新时代后起之秀,不同面孔下是同样炽热的正义之心。《我是刑警》不仅是一部刑侦剧,更是一曲献给全体刑警的赞歌,致敬他们用热血与信念守护的每一寸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