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社区>看新闻>省台消息
李春义:花甲之年潜心修志,编谱传承乡音乡愁

发布时间:2020-07-30 16:35:21

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

河北广电报业融媒体

国+社区新媒体 每天影响过亿人

       国+社区网讯(河北广播电视报记者 张惠菊)    俗话说“盛世修志,家兴续谱”,石家庄市鹿泉区67岁的李春义在退休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从2013年接手修志工作以来,7年多的时间里,他主编出版了《鹿泉城志》《东辛庄村志》《白鹿泉乡志》《水峪村志》等村、乡(镇)志20多部。知乡风、修谱系、传家训,李春义在修志过程中,续写了人生的精彩华章,更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鹿泉修志第一人”
“传经送宝”毫无保留,编写村志发行全国

       1953年,李春义出生在获鹿县(今石家庄市鹿泉区),幼年在城关镇东辛庄村度过。2012年,干了一辈子经济管理工作的他正式退休。退休后,一些私企纷纷高薪聘请李春义去当顾问,都被他一一婉言谢绝。此时的他一直在琢磨一件事,为培育他成长的东辛庄村做点什么。机缘巧合,当时鹿泉市委市政府正要在全市范围开展编写村、乡(镇)志工作,李春义二话不说,立刻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一来可以为家乡做点事,二来还能圆年轻时就有的作家梦想。

       李春义编写的第一部村志就是他老家的《东辛庄村志》,这里有他熟悉的一草一木、一家一户。但是等要真正动手去写,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李春义在经过三天三夜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后,拟出了编写村志章节及搜集资料的提要。从2013年12月起,他带领编写组的成员奔走在东辛庄的大街小巷,把全村现有薛、李、刘、王、韩、魏、程、谷、秦、乔、封、白、汪、段14个家族、158户460人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探访求证历史渊源,四处查看遗留古迹,搜索挖掘旧迹遗址,并到市里省里的图书馆查阅资料。他从东辛庄的姓氏与立村写起,20章节编写20余万字,全面准确记述了东辛庄村的方方面面,堪称一村之“百科全书”。2015年10月,经鹿泉区史志办审核通过后,《东辛庄村志》正式出版。这本村志成为鹿泉区13个乡镇(区)、208个村编写村志的范本,一时间在鹿泉掀起了编写村志的热潮。

       “前有车后有辙”这句老话,说着容易做起来难。面对面传、帮、带编写村志成了李春义的又一项重要工作。2015年,获鹿镇聘请李春义担任鹿泉区方志协会获鹿镇站长,负责全镇27个村的修志工作。李春义义不容辞接受使命,此后几年,田间地头、城市街道,经常能看到他骑着电动车穿梭而过。“3年的时间,边督促带指导,每个村最少跑了5遍。终于圆满完成任务。”李春义说。2016年9月,获鹿镇将编写《鹿泉城志》的重担交给李春义,在经过两年多艰苦努力后,2019年4月,《鹿泉城志》送交河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国。2018年8月,李春义又被聘为白鹿泉乡方志工作站站长,给全乡17个村指导村志编写工作。李春义成了鹿泉区名副其实编写村志领军人物。这期间,李春义还应邀到高邑县、赞皇县“传经送宝”,毫无保留地把编写村志的干货全部抖落出来,以实际行动描绘出一幅“墙里开花内外红”的新画卷。

       就这样,7年来他主编编审了《东辛庄村志》《北海山村志》《贺庄村志》《曹庄村志》《黄峪村志》《杜家庄村志》《水峪村志》《鹿泉城志》《白鹿泉乡志》等20多部村、乡(镇)志,共计2000多万字。

       今年遭遇疫情,李春义有四个月未出家门半步,主要编撰段庄、西杨庄、西薛庄、曹坊四村村志,“我手头的编志任务预计要到2022年才能全部完成。”李春义已将修志完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李春义陪同获鹿镇人大主席李荣江到郑庄调研村志编写工作(右起:李荣江、李春义、韩庆志)


修志“途”中亦苦亦甜
辛酸苦辣毫不畏惧,行程万里存史留志

       7年编写20多本志书,对于年轻人都是一副重担,更何况已经花甲之年的李春义。但是,凭着一腔热血,用李春义自己的话来说“我就是铁了心了”,他坚持了下来,而且越干越带劲儿。2017年7月25日,在培训完西马庄等五个村村志编写人员后,回家途中下起了大雨,路上积水半米多深,李春义被淋成了“落汤鸡”,电动车也熄火了,他冒雨推车四五里路,当天晚上就发烧了。第二天,他不顾家人反对,按时出现在四街村委会,会同村志编写人员逐页审核“四街村志”书稿,一直忙到后半夜才将300多页书稿审完。

       2017年12月29日,是小毕村“两委”干部、村志编写人员和李春义约定好审核村志第三稿的日子,当天清晨下起鹅毛大雪。但是,李春义毫不畏惧,骑上电动车,顶风冒雪前往小毕村。当行驶到公路转弯处时,一不注意,李春义连人带车一起滑到了路沟里。在路人帮助下,终于拽出电动车。当李春义浑身泥浆,一步三滑地推着电动车按时来到小毕村村委会时,在场的人都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是好。编写村志轻车熟路,应对突发情况李春义也得心应手。当贺庄村村志主编突然去世、曹庄村志修改多次区史志办通不过时,李春义闻讯后,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帮助这两村村志圆满成稿和出版。几年的时间里,李春义光电动车就骑坏了好几辆,“每个村我最少去过5遍”,穿梭在熟悉的各村各户,行程近万公里。

       除了走村串户,档案馆是李春义去的最多的地方。档案馆的资料不让复印、拍照,只能用笔一个字一个字记录下来,回去后整理。每次,他一待就是半个多月。这几年光抄录的资料就有6万多字。统计局、建设局、公用事业局、民政局……也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不厌其烦,锲而不舍,让人们对他肃然起敬。



李春义和《北海山村志》编辑人员研讨村志编写工作,前排:李春义(右一)李耕新(右二)赵双海(右三);后排:冀占平(左一)李建兵(左二)


珍贵史料得以记录
历史遗产一一发掘,家乡文化立传传承

       通过编写村、乡(镇)志,李春义还有大量意外收获:挖掘出不少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编辑《北海山村志》时,李春义在村里发现一块墓碑,墓志铭记载着明代鹿泉区北海山人胡雷的事迹,胡雷有三善:一曰退让不伐;二曰友于兄弟;三曰积而能散。胡雷在73岁去世后被朝廷封为寿官,并赏赐“荣寿”牌匾。李春义通过墓志铭将胡雷事迹挖掘出来,并将胡家族谱详细完善,保存下这一珍贵史料。

       杜家庄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出土铜币24.8万枚,自西汉至金代73个年号250多种,另有已锈腐成块的铜币1吨多,全国罕见。李春义在编写《杜家庄村志》时,对这一情况做了详细梳理和记录,由此还追溯了鹿泉作为古代旱码头的起源发展。

       在编写《东辛庄村志》时,他了解到东辛庄在1949年以前,全村只有一个姓氏:薛氏。薛氏家族在获鹿的始祖,当年曾是朝中大臣,后遭人陷害,逃到获鹿落户。为了告诫后代做人做事的道理,先人写下160字祖训,并规定后人只能口耳相传,不让成文。得知此情况,李春义反复做掌握此祖训薛家大辈薛琴元的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薛琴元口述,李春义记录下这条珍贵的薛氏家族祖训。

       除此之外,李春义还考证和记录下诸如杜家庄村元朝工部尚书、翰林学士王思廉的生平事迹,石邑县凤凰来仪的历史背景,高庄村汉墓的发现挖掘及墓葬的详细情况及历史价值等大大小小300多个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每一处发现都令李春义激动不已,每一处写作时,他都不厌其烦,反复考证。在梳理村子谱系时,李春义也是下了不少工夫,他发现很多人辈分不清,三代之外就生疏了,通过修村志,厘清了祖辈关系,排了家族谱系,让村民们有家族历史可追溯,增加了村民之间的团结。



李春义编辑出版的志书及自己的文集


修志精神终圆作家梦
留住家乡文化脉络,传承乡风村风民风

       自走出家门编写志书以来,李春义好似换了一个人似的,他形成了这样的生物钟:天不亮就起床,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他自己也数不清楚,奋战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有时,半夜两三点,他突然醒了,赶紧去桌边做些记录,“有些灵感转瞬即逝,我随手带着纸和笔,抓紧记下来。”老伴和儿女担心他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复发,数次劝他“别折腾”了。可他总笑着说:“人老了有事做,还是喜欢做的事,难得!”看到他写到高兴时哈哈大笑,激动时眼含热泪,还不时给老伴读上两段得意之作,老伴渐渐也理解了他,并开始有力支持他。 
 
       潜心修志,留住了家乡最清晰的文化脉络。也增进了他的学识,开阔了他的视野。他见缝插针先后写出了《凤凰山的故事》《生产队往事》《漫步在太平河畔》《流淌的太平河》4部文集,回忆人生、歌颂故乡、记录修志的点点滴滴……此外,发表了40多篇散文和纪实文学。这几本书和文学作品文字朴实亲切,叙述娓娓道来,引发了不少读者的怀旧之情。其中《生产队往事》的出版引起不小轰动,山东、云南、河南等地的网友从网上看到简介后纷纷来电求取此书,石家庄两位微信好友专程开车来找他取书。一时间,李春义成了“网络红人”。

       老骥伏枥,笔耕不辍。几年来,李春义潜心修志写出了乐趣、写出了健康、写出老年新生活。多年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处于正常状态。每当看到两米多高、累计近600万字的手稿时,他的心中充满了幸福感和自豪感。他常说:“写作无止境,唱响夕阳红。晚霞红似火,奉献当终生。”为乡村尽一份力,为后代留下一笔精神财富,李春义凭着自己的意志和毅力续写下人生又一精彩篇章。

推荐阅读

天天JIA+(5月9日周五)警惕强对流!河北多地有暴雨;石家庄开展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整治

2025-05-09

进一步协同发展!5月1日起,京津冀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有调整

2025-05-09

十二载芳华,移民管理女警王琼的国门守护故事

2025-05-09

广源路社区开展科普义诊公益行动

2025-05-09

看新闻
求帮助
想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