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脚步匆忙的时代,我们常常忘了: 家,不只是吃饭睡觉的中转站; 父母,不只是接送孩子、买单的人; 孩子,也不只是成绩单上的一个名字。 而“文创家年华”,正是要用最柔软的方式,唤醒最深沉的连接——让一家人坐下来,说说心里话, 让一句叮咛被听见,一段记忆被珍藏, 让心,重新回到家里。
一字一句传家教温度,一笔一划绘养心温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从小听到大的“老话”,或许朴素,却是一个民族最深的精神底色。
活动特别设置“我家一句话”家风盲盒墙,邀请每个家庭写下那句“我家常说的话”,并讲述背后的故事。一位参与筹备的妈妈说:“我要写的是‘饭要吃完,心要长安’,小时候觉得我妈妈太啰嗦,现在才懂,那是对生活的敬畏。”
一句话,不只是教诲,更是一份穿越时光的牵挂。
在活动筹备现场,记者见到了项目发起人宋老师。她正弯腰整理一箱刚寄到的“家风盲盒”,盒子里装着来自全省各地家庭写下的家训纸条:有“与人为善”,有“不占便宜”,也有“天冷加衣”这样朴素得近乎琐碎的叮咛。
“很多人问我,现在办这样的活动,意义是什么?”她说,“我觉得,我们不是在办展览,是在为无数颗心,找一条回家的路。”
记者问到,为什么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心”?
她沉思片刻:“今天的人太忙了,忙到忘了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孩子忙着补习,大人忙着赚钱,老人忙着退休生活,一家人在一起,却各自刷手机。家,正在变成一个功能性的空间,而不是情感的归处。”
甚至,家庭成员之间多了抱怨不满,原生家庭成为原罪,儿女教育异化成还债,都在强调个人感受,似乎谁都成为了受害者;
家风没人讲了,老规矩被当成“过时”,祖辈的故事孩子听不懂……这种文化的断层和误解,让我很担忧。这不是我们记忆中的中国人的样子。
我们讲“家国情怀”,是因为家是国的细胞。细胞坏了,肌体怎么可能健康?
而我们的优秀传统家文化,恰恰是对抗这种不良文化的第一道防线。当一个孩子从小被教导“做人要实诚”“说话要算数”,他长大后,哪怕周围再浮躁,心里也有一把尺。当一个孩子不知道“我们家最看重什么”,他长大后就容易迷失在流量、消费和即时快感里。
家文化不是老古董,它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操作系统”——诚实、勤俭、孝亲、守信,这些不是口号,是未来面对诱惑和压力时的“防火墙”。
“而文化,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在妈妈常说的那句话里,就在爷爷舍不得扔的旧琴里,就在孩子用废纸箱做的‘太空飞船’里。我们只是把它们轻轻托起,说一句:这些,都很珍贵。”
记者问到:有人说讲家风有用吗?能卖多少钱?
她笑着反问:一座大楼,地基看不见,能说它没用吗?它能卖多少钱?现实里的人们,在孩子教育中决定“是陪他读诗,还是塞他一部手机”;在职场中选择“是如实汇报,还是美化数据”;在婚姻中面对“是坚持责任,还是转身离开”;这些选择的背后,都有家文化的影子。
中国家国情怀,背景是整个东方的家文化,它不直接当“饭”吃,但它决定了人们有没有资格、有没有底气,去端稳那碗“饭”。
一笔一划,皆是养心温情
从家谱手账到旧物改造,从节气餐桌到家庭文创舞台,这个创意感满满的活动几乎不设门槛,不问长短,只为鼓励家庭用双手记录生活,用创意安顿心灵。
一位父亲用孩子穿小的校服做成布艺相框,写着:“成长不浪费”; 一对祖孙把报废的自行车链条改造成“家训书签”,刻上“行稳致远”; 一位老人用方言录下一段音频:“娃啊,天黑了,记得回家。”这段声音生成二维码,贴在展板上,路人扫码即听,有人听完,眼眶红了。
这些创作,已经不是为了获奖,而是在一笔一划、一思一虑中,找回暖心的时光,重拾文化的温度。
正如一位参与者所言:“做手账的两个小时,是我这一年最安静、最踏实的时刻。”
一笔一划绘养心温情,一字一句传家教温度。
文化,从不遥远,它就在我们低头写字、抬头微笑的瞬间。
多奖品广参与,公益心弘文明
为鼓励更多家庭参与,活动推出“参与即有礼,报名就送”机制:
凡成功提交作品的家庭,将100%获得“家文化”公益纪念礼包,内含:
寓教于乐,亲子共用的“五五”文创超强记忆牌;红色氧吧生态景区家庭门票,特别推出的的,是适合每日诵读、润养心灵的《经典“芯”读》音频资源。
年度幸运大奖更为吸睛——家用汽车,还有AI学习手机、文创大礼包等,重重奖品,点燃万家热情。
谈到“一句话赢汽车”的设计,发起人介绍说:“有人觉得夸张,但我想说的是—— 一个家庭愿意写下‘做人要实诚’,这份真诚,不值得一辆车吗? 一个孩子亲手把妈妈的旧裙子改成书包,说‘这是我妈的青春’,这份创意,不值得被看见吗?
我们不是用物质收买参与,而是用一种郑重的方式告诉所有人:你家的故事,很重要。”
活动突出公益支持,报名海选不收费,全过程不需要拉人脉,不追求商业盈利。
我们相信:文化的滋养,应属于每一个普通人;心灵的安顿,应始于每一个小家庭。
从家庭到社区,让温情流动起来
活动不止于展览,更推动温情走进日常: “楼道美术馆”将优秀作品送进居民楼道,让邻里看见“身边的好家风”; “家音声声”广播站将在社区群落播放家庭录音,用乡音唤醒共同记忆;所有作品将纳入“万家文化数字档案库”,永久留存,供后人回望。优秀者还将获得“中优传文化养心师”的先期资源及证书。
人们深信,家好了,社区就好了;社区好了,社会就好了;社会好了,我们都好了。这是一场由人民共创、为心灵而生、由社会共护的幸福列车。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官方报名平台,就可以参加报名海选。赶快动动手指上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