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我省全力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
本台记者 汤妮:"十四五"正在发布。就业是民生之本,人才是发展之要。过去五年,我省如何筑牢就业"压舱石"?织密民生"保障网"?激活发展"强引擎"?让我们从发布会上寻找答案。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五年来,我省坚持把就业工作纳入省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具体来看,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超过430万人,每年保持在86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过1200万人、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稳定在9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
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累计开展补贴性培训304.5万人次,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371个,全省技能人才总量从"十三五"末的892.9万人增长到2024年的1332.9万人。全省城镇就业占比从"十三五"末的57.2%增加到60.1%,第三产业就业占比从45.9%增加到47.1%。
助企稳岗进一步加力。累计支出就业创业补助资金161亿元,发放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70亿元,减征失业保险费239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人社惠农贷等低利率政策性贷款2682亿元。
就业服务进一步提升。因地制宜建成367个零工市场实现全省县区全覆盖。年均举办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线上线下活动超5000场,提供就业岗位超200万个。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 厅长 丁伟:2023年、2024年,我省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我省石家庄市、张家口市先后入选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精心培育的国家级劳务品牌"河北福嫂"在京津深受欢迎。
社会保障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五年来,我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深化社保制度改革为引领,推动社保安全网越织越密、越扎越牢,基本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13万人,较"十三五"末增加229万人,参保率由94.5%提高到96%以上。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30万人、1175万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01万人、106万人。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 厅长 丁伟:连续调整提高退休职工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达到每月188元,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全省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分别达到1566亿元、164亿元和88亿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39%、24%、147%。
本台记者 汤妮:劳动者的"饭碗"要端稳,"权益"更要守护。"十四五"期间,我省从协调劳动关系、优化收入分配、高效化解纠纷等方面入手,让劳动者工作更体面、权益更有保障。
"十四五"时期,我省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50家企业、5个工业园区获评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单位称号。五年来,我省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月最低工资标准三档分别达到2200元、2000元、1800元,劳动者收入分配更为合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重大争议预防化解行动,全省建成各类调解组织5927家。"十四五"以来,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7.7万件,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9%以上,稳居全国前列。(河北新闻联播)

